Industry Watch

沙巴体育观点

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投融资情况及下半年产业发展趋势

发布日期:2024-08-02

来源:沙巴体育博彩

新型储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之一,2024年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国家及各省市均在大力倡导发展,新型储能已经成为行业投资热点。本文重点总结盘点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投融资的特点,并对下半年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。

一、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投融资特点

据不完全统计,2024年上半年,我国新型储能产业仍然受到资本青睐,约有30家企业完成融资,涉及融资金额达数十亿元。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:

从阶段看,靠前布局、投早投小占比高。2024年上半年投融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天使轮、A轮、B轮等早期阶段,数量占比近2/3,融资金额在数千万元到亿元左右。例如明度新能源1月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、融和元储2月获得1.6亿元A轮融资。


数据来源:根据公开资料整理,沙巴体育绘制
图1 2024年上半年融资轮次数量分布及占比情况

从领域看,储能系统、工商业储能爆火。2024年上半年投融资项目的主营业务方向以工商业储能系统、大型集装箱储能系统、储能系统集成等为主,例如高特电子获得一笔超亿元的PRE-IPO融资,其主营业务是新型储能电池管理系统;华致能源获得了两笔数千万的融资,其主营业务是PCS和储能系统产品。

从区域看,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冀区域最为活跃,且各有特色。2024年上半年,长三角产业先发优势突出,产业发展、技术创新、金融投资等各方面优势进一步显现,新型储能产业共有13起投融资,其中以上海数量最多,共4起,主要集中在储能系统集成等领域;京津冀地区表现突出,数量排名第二,共有7起,其中北京3起、天津4起,投融资侧重新型储能重点技术路线布局,如飞轮储能、液流电池、压缩空气储能等;珠三角投融资活动相对平稳,共有6起,主要集中在深圳、广州,主要涉及储能系统及大规模储能等领域。

从投资结构看,国有资本加大布局力度。2024年上半年投融资项目中,出资方或者领投方一半以上是国有资本,例如上海申毅洛希能源1月获得上海申能诚毅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旗下基金约4900万元战略投资,其母公司上海申能集团为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00%持股国企。

二、2024年下半年产业发展趋势

结合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产业的投融资情况,预计下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,短期市场竞争仍然激烈,但产业发展趋势长期看好。

1、竞争加剧,产业格局面临重塑。资本入场叠加技术迭代,特别是宁德时代等锂电池巨头企业和新能源车企加入,行业竞争加剧态势不可逆。储能系统价格创下新低,新型储能企业尤其是工商业储能初创型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,行业进入洗牌期,投融资逐步回归冷静,预计2024年下半年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有一批企业退出工商业储能市场。

2、创新加速,技术多元态势突出。2024年下半年及未来一段时间内,产品和技术创新竞争仍将是行业竞争侧重点。随着能量密度、循环寿命、安全性能等各方面持续提升,新型储能各类技术路线加快创新突破,技术多元化趋势更加显著,重力储能、固态电池、构网型储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及颠覆性变革将加速发展。

3、集聚加快,产业呈集群化发展。国家层面和各省市层面均在加快布局新型储能产业,随着资本介入,将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化、特色化发展。京津冀区域,依托北京良好的科技创新优势,昌平区和房山区两大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园加快建设;同时,联动河北、天津良好的资源场景优势,产业协同将进一步深化,推动新型储能产业优质科技成果加速孵化转化。长三角区域,依托良好的工商业基础、丰富的应用场景及完备的光伏产业链,工商业储能快速发展,产业集聚将进一步加快。珠三角区域,依托其峰谷价差电力交易机制优势,以及亿纬锂能、欣旺达等一众龙头企业带动,全产业链协同加速布局,将推动进一步形成集聚态势。

4、国资加码,产业发展远期向好。2024年上半年国有资本纷纷介入新型储能市场,国企资源参与和加大投资,不仅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,更提振了产业发展信心,今后国有资本仍将扮演“耐心资本”的战略角色,远期看整体利好产业发展。

5、储能出海,新兴市场加快拓展。国内投融资热潮以及竞争态势之下,新型储能头部企业加速海外布局。早期国内企业海外布局主要以欧美等电力市场相对成熟区域为主,2024年以来,随着新兴国家市场释放,储能出海提速。例如近期阳光电源与沙特ALGIHAZ成功签约7.8GWh容量储能项目大订单,几乎相当于国内TOP3头部系统集成商2023年一年的总装机量,预计2024年开始交付,2025年并网运行。

三、结语

短期来看,新型储能产业洗牌加速,但从长远来看,随着能源转型的推进,市场将加速释放,产业长期发展前景看好。但无论短期还是长期,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始终是企业发展、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,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重点还是要聚焦提升产品和技术的先进性、创新性,政府和头部企业还应加大对行业规范、引导力度,推动产业优质、高效发展。

作 者

于丽芳,高级经济师、咨询工程师(投资),长期跟踪研究新能源产业领域

姜 月,长期跟踪研究新能源产业领域 

更多资讯

400-6610-910